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调动海内外资源共叙全人类共同价值

发稿时间:2024-03-11 10:02:00 作者:张一 江振宇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其中“一道”指明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当由海内外携手解读、携手践行、携手叙事。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忧虑恐惧前所未有,对中国行动的质疑敌视前所未有,对中国话语的围猎歪曲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能在逆境中调动一切海内外积极因素携手叙事是塑造好、传播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其“全人类”根本属性的必由之路。

  坚持多元叙事与世界语境相统一

  步入数字时代的西方利用其掌控的海量媒体资源不断拆解、稀释、淹没着中国话语,使中国在国际议题设置和全球理念传播中面临诸多难题。我国应对方法的僵化迟滞与西方黑化手段的快速更迭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本质仍限于被动的“讲事实”“摆道理”层面。一方面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另一方面我们却将传播主体聚焦于国内力量,对海外友人参与叙事的途径尚且不清,对民间媒体力量的利用尚且不足,大多以我国官媒主导的“硬传播”对接他国潜移默化的“软习惯”,因此很难突破传播模式障壁,很难以国内主体契合世界语境,达成对中国理念的有效辨明乃至“不辩自明”越发迫切。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两大奇迹”“大国外交”等扎实成就为底气,本就有能力吸引那些热爱中华文化、敬佩中国发展、尊重中国人民、感恩中国援助的国际力量参与其中,这部分力量最知本国国情、最懂本国人民,往往能选择最合适的故事、利用最合适的形式、贴合最复杂的语境、激发最深沉的共情。这既能带动多元主体叙事,又可促进中国故事与世界语境相融合,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受众对“外人叙事”的排斥,以“熟人叙事”的“自我否定”引发受众对社会现实的集体反思,继而力争其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动接受。

  坚持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相补充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由中国提出并阐释,首先由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践行和弘扬,中国话语始终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叙事体系的导向与核心,中国人民始终是弘扬与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坚与主力,依托中国话语构建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逐渐取得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跨文化叙事的“瓶颈期”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进行再反思。

  中国特色始终是中国叙事的独特风格,但我们追求的中国特色不是一家独大,更不否定世界声音,相反,我们期待以中国特色引出各国特色,以多元共生形成音量混响。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欢迎着每一个热爱中国的友人,不论是外国的游客、留学生还是国家领导人都有一定的传播潜能,若能将“走出去的中国人”与“走进来的外国人”的叙事相结合,我国便能拥有一个真正体现“全人类性”的叙事体系。事实证明,这些国际力量乐于讲述中国见闻,也愿意分享自身故事,一大批国际友人正在各类媒体上客观公正地描绘着中国与西方,将脱贫攻坚、基建工程等大国成就不遗余力地展现给世界,深刻体现了全人类价值的基本内涵。若能够更加重视并鼓励这部分力量且为我所用,将对在国际层面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起到巨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未来叙事中不仅要有中国角色,更要有国外角色;不仅要有中国故事,更要有外国故事;不仅要融汇中华文化,更要顺应国际潮流,逐步打造一个中国特色与百花齐放相结合的从“自我塑造”到“共同建构”的叙事体系。

  坚持中国角色与外国角色相联动

  坚持中国角色与外国角色相联动实际上是“中国眼中的自我”与“世界眼中的中国”的辩证统一,这种联动致力于从多方视角、多元维度出发客观、立体、全面、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塑造中国形象,能够有效破解我国在西方话语垄断下“自说自话”的尴尬困境。在数智时代,再渺小的个人亦可能引发强烈的国际效应,一大批国外自媒体人乐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愿意向同胞推荐中国。综艺节目“歪国人研究协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角色,多围绕着各国文化、中国事件进行集中辩论,以多元、幽默、公正的节目风格得到了受众的一致好评,深刻解读了中国理念、阐发了中国价值,取得了绝佳的叙事效果。此外,各国领导人、政治家、意见领袖是描绘中国的“极关键人物”。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欧尔班向武契奇建议:“去找中国,这是唯一能救你们的方式,尽快!”一时间“只有中国能救你们”成为各大外国媒体的霸屏热词,美国提出的“中国以防疫援助胁迫外交关系”等虚假言论不攻自破,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的正义性一目了然,对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起到了极大助力。

  坚持中国故事与外国故事相融汇

  坚持中国故事与外国故事相融汇实际上是“中国眼中的自我”和“中国眼中的世界”的辩证统一。我们希望他国聆听中国故事,正视中国理念,尊重中国行动,同理各国亦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和认可,他们不仅想听到中国怎样表述自己,也想听到中国如何描绘世界。他国的历史传统、人文社会、发展成就本身就是一个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巨大宝库,这些素材如何发掘、如何编辑、如何呈现更大地考验着我国的叙事功底。

  以中国科幻电影的标杆之作《流浪地球》为例,仅凭中国救援队的一己力量无法推动撞针、点燃发动机,在角色“韩多多”的真情呼唤下各国救援队纷纷回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救援人员的到场顺序与汶川大地震中国际救援队的抵达顺序一致。在《流浪地球2》中,面对无法串联弹头的现实,各国宇航员为了全人类的未来毫不犹豫投身人工爆破,此片段向全体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宇航员表达了崇高的敬意,给各国受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感动。两部影片基于“为了全人类”的主题肯定了他国对中国帮助和对世界的贡献,展现出世界本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叙事手法讲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并非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人与人之间本就存在的惺惺相惜,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画面,将冰冷文字转化成暖心真情,给我国进一步利用好海外素材为叙述全人类共同价值指明了方向。因此,在今后的叙事工作中我们理应在打磨外国素材、雕琢外国人物、升华内在价值上下大功夫,通过故事融汇带动价值互通。

  坚持中华文化与国际潮流相接轨

  中华优秀文化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根”与“魂”。坚持中华文化与国际潮流相接轨归根结底要立足三个做到。

  一是做到中华文化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美国大片”和“五毛钱特效”这类截然相反的评价之所以产生与中外叙事技术的差距密不可分,在刚步入21世纪时我国仍停留在“平面叙事”维度,而西方却已在“3D呈现”上独占鳌头,实际上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电子游戏都可以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绝佳叙事载体,但在这些载体的技术支撑上我国仍在追求西方多年前的水平,以技术变革推动文化创新是突破西方在国际传播上“卡脖子”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快自研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加大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以技术之“美”弘扬文化之“真”。

  二是做到中华文化与潮流形式相结合。近年来“快闪”等新兴叙事形式火爆全球各地,若能将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素材与此类热门手法相结合将对各国青少年群体形成极大吸引力,我国的在外自媒体人已经在依托“快闪”发扬中国乐器和中国服装上取得不菲成绩,但仍需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三是做到中华文化与国际审美相结合。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引发的世界共鸣不仅源自其深厚内涵,更源自各国受众对短片中女主“如同活过来的文物”的认可,符合国际审美,传播才有了可能,角色才有了灵魂,内涵才有了认同。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媒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研究”(23BKS145)阶段成果】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