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稿时间:2023-04-17 16:24:00 作者:李长安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确保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就业是最大、最基本民生这个关键点,充分把握就业和劳动力市场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正确把握和理解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将高质量充分就业纳入高质量发展总体战略之中,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如果社会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很难保证劳动者有高质量的就业。高质量就业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是更高层次的体面就业,不仅包括劳动者经济方面的获得感,还包括心理方面的满足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高质量就业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劳动力市场保持总体稳定,劳动者在收入水平、职业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但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离充分就业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工资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虽然我国劳动者工资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并基本保持了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但劳动者平均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仍有增长空间。二是工作时间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9小时,一些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甚至更长。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尚未完全覆盖灵活就业群体,而且由于劳动关系不确定,平台企业为灵活就业者缴纳保险的动力不足。此外,对低龄老年劳动力的劳动保障也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保障体系。四是就业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五是不少灵活就业者出现“去技能化”倾向,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成为靠拼体力、拼青春的“新体力劳动者”。针对上述问题,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应当尽快补齐短板,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将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不断扩大就业、持续增加就业岗位是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稳就业、扩就业首先需要稳增长,必须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主导作用。稳就业还必须稳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主体吸纳就业的积极性。同时,努力做好就业服务,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

  第二,高度重视就业质量的提升,努力实现就业“增量提质”。不断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将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两同步”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强化法治在提高就业质量中的作用,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依法治理,对各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说不。在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注重社会保障方式方法的创新,以适应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新挑战。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劳动力市场公平就业,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第三,高度重视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实效。无论是实现充分就业还是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而职业技能培训是缓解结构性失业的关键所在。在不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激发劳动者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提高培训实效放到重要位置,杜绝培训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以是否真正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评价标准和最终目标。高度重视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展职业发展渠道,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

  第四,分类施策,关注重点群体就业的突出矛盾。目前,青年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脱贫农村劳动力、农民工等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就业重点群体。虽然就业难是共性问题,但每个群体的难点又有所不同,需要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缓解他们的就业困难。对于青年群体来说,需要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强化高校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同时,大学生也有必要转变就业观念,放弃一味求稳的择业心态,坚定勤奋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对于脱贫农民工,应加大对他们的帮扶力度,加大以工代赈的支持力度,创造获得更多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支持性政策,加强劳动保护,创新社会保障方式方法。对于残疾人群体,除了要为他们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外,更要充分发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吸纳残疾人就业的引领作用,并采取措施调动用人单位主动招录残疾人。

  第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畅通信息,解决结构性矛盾。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信息不对称、供需失衡,是产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边却是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开辟一些专题招聘、专项招聘、特色招聘等渠道和平台,提高招聘求职的效率和精准度、针对性,降低供需双方的搜寻匹配成本。

  第六,加强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评价、监督和指导。建立科学的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和短板,提高政策的自我优化能力。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切实让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参与的社会合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