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发稿时间:2023-04-10 14:39:00 作者:刘越 钟义见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全球化步伐带动世界文明互联互通,不同文明在互联互通中协调并进、共同发展。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该倡议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倡议提出恰逢其时

  当今世界,人类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全球共同面临现代化发展难题,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引领人类现代化发展。“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为人类文明发展锚定新的坐标。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出现了诸多新变化,面临着“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时代课题。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文明新形态,正日渐为人类文明形态变革带来新的曙光,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这一新的文明形态也将为人类进步和世界大同带来新的希望。正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对“人类文明形态向何处去”的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

  多样性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每个民族与国家都有扎根于本国本民族土壤的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平一表示,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各文明的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人类与当今社会。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其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需要依物质手段攻坚克难,更需要靠精神力量诚意正心。”李平一提到只有秉持平等对话的自觉,才能将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世界不仅需要新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更呼唤新的国际规范与价值引领。“全球文明倡议”是有关各国文明如何相处的一种国际秩序观,对当代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表示,实现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关键在于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倡议”提出的各项原则能够有效消除极端思潮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理论内涵角度来说,作为一种包含各文明相处之道的规范性理论,“全球文明倡议”提供了一种可供实践的国际规范。“在这样一种规范性理论中,前提是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以及捍卫文明内核具有的极端敏感性,承认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宋伟表示,只有以此为基础,世界各国才能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李平一认为,从实践角度来看,“全球文明倡议”兼顾不同文明的个性特点与共性特征,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全球文明倡议”建构起中国自主的全球文明话语体系,成为应对西方世界甚嚣尘上的“文明冲突论”话语体系的破解之道。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表示,就其内容而言,“四个共同倡导”反映出其在文明样态层面坚持文明存异与价值求同相统一、在文明发展层面坚持文明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统一、在文明践行层面坚持对话交流与实际行动相统一,从而勾勒出中国自主的全球文明话语体系的底层逻辑。面对当前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以“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向往进步的民族表明了中国立场,为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全球文明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原创性成果,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而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看,“倡议”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张振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紧密相关,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世界各国间的文明交流、互鉴、包容,旨在为人类通往现代化之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这不仅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生动体现;不仅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也为解决人类文明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创新性和时代性并重

  作为新时代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全球文明倡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创新性,这集中体现在对“人类文明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统一性”二者辩证关系的把握上。吴宏政表示,作为面向全球的倡议,这一理念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体现了“辩证文明观”。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是基于对“文明的普遍性”的承诺。如果不存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普遍的人类文明形态,在逻辑上就不存在“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可能。另一方面,“文明的普遍性”以尊重多样性为前提,“全球文明倡议”并非用“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而是在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普遍的文明形态”。因此,这一“普遍的文明形态”是“具体的文明普遍性”,而非“抽象的文明普遍性”。这一“辩证文明观”充分体现了“全球文明倡议”所蕴含的历史辩证法原理。

  从根本上来说,“全球文明倡议”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创新和发展,不仅体现了一种新的文明逻辑,更反映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吴宏政表示,“全球文明倡议”从“文明形态”角度出发,回答了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人类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本”,确立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开启了人类文明形态的新范式,在创造性提出新的“文明逻辑”的同时,实现了对资本逻辑主导的文明形态的根本超越。

  “全球文明倡议”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式理论创新特色,更彰显了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共同价值。张振表示,从内容来看,“四个共同倡导”从理念、价值、动力和路径四方面回答了人类文明发展难题,构成中国共产党全球文明观的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确认了文明之间的平等地位,为推动全球文明发展提供科学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明确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为推动全球文明发展提供价值遵循;“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肯定了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推动全球文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提出了全球文化交流合作的实践方案,为推动全球文明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表示,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到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之间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基石,为世界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涵盖发展、安全与文明三大支柱的中国答卷。

  全球发展倡议强调经济发展,关注各国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安全倡议强调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安全保障,旨在与发展相互促进。“全球文明倡议的立意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体现出对全球现代化新格局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唐晓阳谈到,中国对世界发展方向的理解并不局限于经济物质发展水平的提升,我们更希望与世界各国能在经济繁荣、和平共处的新环境下通过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共同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

  “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正能量的总和,文明是安全和发展的根本体现,同时还决定着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兴表示,文明具有跨国别、跨区域、跨利益集团的属性,是全球公益、世界公利。“全球文明倡议”超越了单个国家和民族之别,具有全球性。“三大倡议”聚焦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文明的创造,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将有力推动全球发展与全球治理。

  在唐晓阳看来,世界现代化几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征服与争斗。中国的“三大倡议”对世界如何能实现更广泛、更和平、更美好的现代社会,表达了独特新颖的观点,在众多新兴国家崛起的大背景下指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表示,“三大倡议”彰显着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贯穿其中不变的主线是中国领导人对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不懈追求。

  在实践中凸显理论价值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中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问题也在不断显现。推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更需要从具体层面着手,将“倡议”落实做细做实。在李平一看来,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找到各方的文明汇合点与利益契合点;另一方面,还应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不断勾勒出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对话沟通为桥梁、以互信包容为依托、以和平发展为方向、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人类美好愿景。

  我国将为实现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促进全球发展繁荣。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三大倡议”的共同推进与落实。世界性的难题需要世界各国合作才能解决。中国应充分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世界文明对话深入开展。宋伟表示,将“倡议”从理念转化为实践,还需要强有力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联合国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决议的形式将“倡议”固定下来,使各项规范具有更强的国际法效力。贾烈英表示,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与多边平台,一直以来在推动全球文明对话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践中,逐步将“全球文明倡议”融入联合国的现有机制和平台,才能有效促进各国对话,为文明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文明的特点之一就在于跨区域性。宋伟建议,未来可以考虑打造区域层次的文明共同体,在区域内部求同存异,率先推动“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需要世界各国、各政党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将一如既往站在历史正道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