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发稿时间:2023-01-14 09:22:00 作者:孙绍勇 韩俊 来源: 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以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率、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统一起来,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新征程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国式现代化向着更高目标、更高水平迈进的逻辑必然。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看,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中心任务。从我国现代化实践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和表现。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推动的,“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和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质量的提升。因此,现代化首先表现为生产力的现代化。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形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经济现代化对其他领域的现代化产生深刻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仅是衡量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整体进程的关键要素,在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中起着基础性、带动性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牢物质根基、提供支撑保障。

  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与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同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使中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指出,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向上利好的条件和基础。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当前,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内外部困难和挑战。妥善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卡点瓶颈问题,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控制力较弱、资源型经济的绿色转型缓慢,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应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经济等,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并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驱动,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以创新驱动和科技力量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与难题,激发经济创造和增长的活力。为此,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围绕市场主体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着力引导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联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机制,健全创新要素收益分配体制。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高附加值、个性化、全球化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只有坚持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才能确保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韧性和产业支撑。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只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统筹好降低污染能耗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平衡协调的物质交换关系,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辩证统一。为此,要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节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提质增效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生态产品。

  (作者:孙绍勇、韩俊,分别系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研究”〔20&ZD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