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探析
发稿时间:2022-10-17 10:15:00 作者:刘建平 刘聪冲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校红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产物。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更是用网的主要群体。因此,高校应把网络技术和红色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牢固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红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价值
现代互联网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演进,赋予红色文化网络空间融合发展图景全新的特质,推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向网络时代迈进,催生了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其实质是“红色文化网络化”和“网络化红色文化”双向互动过程。红色文化教育与互联网技术在相互依存、共生交融演进中,凸显了高校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
创新红色文化价值引领模式。红色网络思政教育是红色文化在虚拟空间的活动,反映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价值观念等内容。一方面,强化了思想引领。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念形成、文明素养的提升、思维方式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增强了红色文化在互联网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重构了网络空间文化的价值塑造功能,提高了红色文化网络教育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凝聚了价值共识。用互联网思维建构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以此整合各种网络文化思潮,形成引领互联网话语权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接受红色文化价值观,重组网络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深化了红色文化在虚拟空间的价值引领。
创新红色文化网络育人模式。高校红色网络思政教育拓展了教育渠道,以互联网可视化、图像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完成红色文化网络教育范式的转换,在红色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下建构起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全新的应用性框架,凸显红色网络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大学生通过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吸收红色文化的正能量,自觉抵制网络负面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创新红色文化网络传承模式。红色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传承红色文化的一种新形态,以互联网思维重构红色文化传承理念,弥补了传统红色文化传承载体的局限性,开创了全新传承新样态。红色网络文化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好、全方位覆盖等特点,符合网络时代大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也有利于教育主体把握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红色文化精神的思想动态。
高校红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容易扰乱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也影响着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构建,导致红色网络思政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红色文化网络价值引领力不够。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红色文化网络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个别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他们精神生活空虚化,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引领力创新性发展尚需进一步加强。
教育主体网络素养成为发展核心瓶颈。传统思政教育依赖于高校教师的课堂授课,而红色网络思政教育需要教师掌握更多互联网相关技术。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对红色文化网络发展和传播特点还不够了解,差异化红色文化教育难以实施。因此,解决互联网技术背景下高校教师素养的提升问题已成为当前红色文化网络思政教育的重点。
红色文化网络教育话语体现需要与时俱进。大学生受网络语言影响喜欢具有时代感的网络表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特征,红色网络思政教育要赢得大学生的青睐就需要在话语表达体系上与时俱进,贴近大学生的习惯与爱好。在此条件下,红色网络话语体系和教育主客体沟通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话语表达上,无法达到有效的互动交流。
高校红色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高校红色文化网络思政教育要充分把握网络媒介的特点和规律,利用红色网络优势,消解不利因素,激发正能量,以一种高尚的网络人文素养和审美趣味掌握育人主动,牢牢把握住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从而实现“赢在互联网”。
优化内容和形式。网络化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新要求,因此,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创新,体现时代特色。要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网络“热点”“难点”创作教育主题,有针对性提供红色网络文化教育产品,并借助对舆论舆情的案例分析,有效回应大学生的疑惑,增强正确价值引领。基于大学生的多样需求,要精准开发丰富的红色文化网络学习资源,实现红色网络思政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例如,湘潭大学紧密结合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运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艺术形式建设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开发了《恰同学少年》线上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并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介,《伟人智慧:大学生学习毛泽东》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领袖智慧:大学生学习习近平》获湖南省精品课程,入选2022春夏学期智慧树网“混合式精品课程TOP100”课程。推出“新时代·新力量”6个专题学习体会集和8部微课视频、50集《湘“谈”四史》、100集“百年百地正青春”大学生思政微讲述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这些底蕴深厚、涵育人心、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优秀红色微视频作品,实现红色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外贯通,创新了网络课堂教学形式,让大学生在网络体验中产生思想共鸣,有力推进红色网络思政教育深化与发展。
提升教育主体素养水平。红色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在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技能、网络表达和沟通技巧、网络引导艺术、舆情收集分析方法等方面都对教育主体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主体必须掌握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规律和使用技巧,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实践能力。要培育造就一批专门从事红色数据库建立、红色网络作品创作、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等工作的网络教师骨干队伍,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以带动高校红色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网络素养建设。教师要充分认识进行红色文化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互联网教育思维,善用各种网络智能技术与工具,融合思政教育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主动参与网络空间的舆论引导,学会在开放多元、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开展红色网络思政教育,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
创新话语转换形式。新时代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髓要义,聚焦红色网络思政教育话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消除红色文化历史文本话语在新时代带给大学生的时空隔离感,掌握网络话语权。一方面,要适应大学生思想的转变,找准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网络实践活动,对红色网络思政教育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创新,提升红色文化感染力。另一方面,将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作为红色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减少抽象的概念叙事,多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化表达形式,增强红色文化在互联网空间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作者分别系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