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以系统思维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发稿时间:2021-11-09 09:40:00 作者:贺高祥 文传浩 来源: 光明网

  作者:贺高祥(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财经学院分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文传浩(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近日,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公布,涉及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国民认同度高,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家公园是中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国家公园要运用系统思维,完善顶层设计,避免走上“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重申报、轻跟踪”的发展之路。

  克服宠物思想,避免画蛇添足。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是养“宠物”,而是强调要充分尊重生物的生存习性。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习性,动植物和微生物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养成了对温度、湿度、气候、土壤、水分以及周围环境的特殊依赖,离开了特定环境,动植物和微生物可能发生死亡或变异。国家公园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要尽量减少人类行为干预,尊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习性,还原它们原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克服颜值思维,避免伤筋动骨。 国家公园是“园”,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园”。国家公园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首批国家公园设立,均处于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关键区域,具有清晰的生态红线和安全底线。国家公园建设必须按照生态功能区国土规划“三线一单”要求,实现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监督机制,避免“整容式”生态修复;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绝对禁止以圈地为目的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式建设;要加强国家公园监测指标与技术体系研究,科学合理规划巡护线路,布设监测点位,加强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和综合应用。

  克服本位思想,避免画地为牢。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生存空间越来越碎片化。要让珍稀野生动物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就需要整合各地资源,打破省域界限,给予它们广阔的天地。国家公园有界,但动植物生长与微生物活动范围无界,建设国家公园不能画地为牢,省域也不能是动物生存活动的边界,应该让动物可以更自由地交流繁衍。无论是划定区内的各个地方,还是划定区外的各个区域,都必须突破狭隘的本位主义,整合各地资源、实现多方联动,给予动植物广阔的生存天地。

  克服功利思维,避免虎头蛇尾。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国家公园只能以自然保护为主,娱乐休闲为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甚至没有直接的经济产出。但国家公园作为一张名片、一个品牌,少数地方政府和群众为了发展经济的一己之利,可能出现重申报轻管理,重创收轻投入的行为,甚至最终出现“烂尾工程”。国家公园建设必须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构建起由国家主导的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和国有资本持续性投入,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保障,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避免出现功利主义思想和行为。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