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理论 >> 正文

【战“疫”说理】用文化力量生动诠释中国抗疫担当

发稿时间:2020-07-09 09:05:00 作者:孙传明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会议指出,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舆论引导,提升国际话语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作为较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国家,及时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同时,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积极分享抗疫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抗疫经验和艰辛历程。然而,却在部分国外舆论的引导下被误解。随着全球疫情对各国政治、经济、社会造成的剧烈冲击,部分欧美国家政客、主流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对新冠肺炎疫情污名化,严重损害了中国形象。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用第二个或者第三个认识阶段的成果去批判第一个认识阶段的结论显然不科学。因此,我国既要及时回应国际关切,又要敢于“亮剑”,用文化的力量从多个维度掌握疫情防控舆论的话语权,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贡献,突显中国的抗疫形象和大国担当。

   文化自信维度:贡献中国方案,展现文化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国取得的一系列经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进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首先,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预防与救治作用。在疫情期间,传统的太极拳、广场舞等文化形式有效帮助民众强身健体和康复理疗,这些都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民众自愿居家隔离,对政府的防疫措施严格遵守,并对医护等专业人士展示出崇高的敬意,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抗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中华民族互助奉献、勇往直前、患难与共的民族精神为中国抗疫方案提供了不懈的动力。疫情期间,各省医护人员不断向武汉逆行,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众多文化工作者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创作,切实以文化自信提振人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派出多个医疗组,并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帮扶,秉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直观体现。

  文化适应维度:让国际社会听得懂,听得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中国抗疫形象的对外传播也要构建得体的话语体系,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的文化环境和语言表达习惯,通过适宜的话语内容和多样的传播方式,让国际社会不仅听得懂,还要有所共鸣。

  首先,要以适宜的话语内容讲述中国抗疫故事。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不同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跨文化差异。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真善美爱的追求,却能冲破文化心理的隔膜,直抵人的内心。因此,多突出一些抗疫期间展现中外人民情感的共性话题,用对方善于理解的方式展示中国文化内容,可以增强海外民众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认知和认同。正如再疫情初期,日本在援助物资上用中文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通过引用中国古代经典词语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共鸣,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此外,在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下,也可以沿线国家为重点,结合各国地域特色,针对不同的文化群体采取差异性的传播内容,尽可能获取最大的文化势能。

  其次,可接受性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点,以多样的传播方式能更好地提升中国抗疫形象的传播力。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发表了《团结抗疫,共克时艰》主旨讲话,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团结抗疫的积极态度。多国政要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媒体评价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意义重大。此外,我国也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南非、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播中国电视频道,如印尼开播的“Hi-Indo!”等,基于“Hi+国家”的品牌计划,采用当地的文化思维进行节目的编排、制作与播出,通过国外民众熟悉的语言和传播方式宣传我国的抗疫措施,可以有力反击国外对中国污名化的报道。在中国抗疫故事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传统图文、视频记录展示的基础上,积极依托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丰富文化内容的展现方式,畅通文化话语的传播渠道,更形象生动的讲述中国抗疫故事。

  在抗疫上半场,中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下半场,中国积极援助各国,践行“一带一路”中开放互助的理念。危机暴发时,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深刻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下情怀,生动诠释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本文系国家语委重点项目(课题编号:ZDI135-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