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理论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发稿时间:2018-10-17 08:35:00 作者:孙玉芹 尹超平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孙玉芹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尹超平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中享受到了极大便利和无穷乐趣,特别是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产品的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大大增加了网民发声的渠道和交流空间。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挑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必须要树立先进管理理念、坚持正确管理原则、构建科学管理机制三者的有机结合。

  一、树立先进管理理念

  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环境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理念的更新是改变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树立先进的网络文化管理理念,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1、提倡人文管理理念。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各种形态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市场,一些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造成人文价值的失落。为了改变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不良现象,必须树立人文管理的理念。人文管理要求重视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尊重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大众化的理想目标,把回归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作为发展取向,把人的心理秩序的重建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作为重点内容,开拓网络境遇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新思路。人文管理理念的具体要求就是从“灌输”向“引导”转变,面对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的新挑战,网络传播主体的我们,理应有更多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如果权威机构恐惧网络而采取回避问题和默不作声的态度,这样做往往就会给那些别有用心者进行恶意言论攻击和煽动民众情绪提供了可乘之机。在网络环境管理建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理念,对网民的言行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一方面,可以探索把虚拟人文管理转化为实体人文管理,实行网络交流实名制,使网民在参与讨论热点问题时,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防止一些网民利用网络文化的虚拟身份进行重复发帖,遏制各种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恶意言论的攻击行为。另一方面要求我国主流媒体从尊重网民权益出发,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秉持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的报道,把事件真相及时还原给广大网民,并为他们对待这些事件提供更有合理性和建设性的观点,引导社会舆论步入积极向上、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可见,人文管理不仅是靠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应该是网民的行为观念。

  2、倡导民主管理理念。民主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自觉地将自己置于与管理对象平等的地位,通过与对象的协商讨论,向他们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改变管理者和对象对信息占有的不均衡状态,使双方都能拥有平等的信息选择权,保证理论信息均衡地畅通运行;建立管理者和对象相互评价的科学评价体系,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促使管理对象不断走向成熟,提升党的理论教育管理的境界。民主管理的具体要求就是尽快改善网络立法滞后状况,为网络民主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模式日新月异、网络商品层出不穷,对我国网络法律法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我们应在网络传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利用法律武器有效抵御和遏制网络暴力事件发生,保障网络文化安全有序发展。

  3、崇尚和谐管理理念。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贵在创新,搞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维护网路虚拟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必须树立和谐管理理念。和谐管理不是无视、忽视,隐瞒矛盾。而是承认、发现、正视矛盾,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及时解决矛盾,努力提高网络境遇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和谐管理要求管理者要调动受众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在知、情、信、意、行等方面协调发展:管理者和受众之间平等相处、民主协商、友好合作,共同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网管理和现实管理的良性互动,形成和谐有序的管理局面,从“独对”向“共管”方向转变。面对日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纷繁复杂的网络声音,网络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建设与管理,加强协调配合,努力营造理性、健康的网络传播管理氮围。比如,有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可以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培养一批政治素质硬、熟悉网络语言、善用网络传播手段的网络“意见领袖”,及时披露事件真相、发出权威声音,回应网民中存在的一些虚假信息和不实论;可以定期召开网络舆情分析和预测工作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和交流所掌提的爽情动态,提出优化情环境的具体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网络舆论危机,营造和谐网络與情环境。和谐管理的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网络,和谐网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必要社会环境。

  二、坚持科学管理原则

  网络管理基本原则是在长期的互联网+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必须坚持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系统管理、创新管理、高效管理的原则,促进和谐网络文化建设,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互联网+创设一个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1、坚持系统管理原则。系统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系统管理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管理的目标、要素、过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管理活动的发展态势,提高管理的效能。理论教育管理网络涉及人流、资金流、材料流、能量流等复杂因素,关涉到人与人、人与器,机器与机器、局部和整体、现实和虚拟等多重关系,必须坚特系统管理原则,整体规划和协调运行,调动各类管理主体的积极性,优化各种管理的配置,综合利用各种管理手段的力量,形成管理的强大合力,保证网络境遇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2、坚持创新管理原则。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广泛迅捷的传播,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冲突和整合,这为网络境遇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和事实材料,同时又带来了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管理必须坚持创新原则,改变传统理论教育管理内容单调、形式刻板、方法单一的弊端,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结构合理、体系开放的全新管理机制。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开展富有成效的创新管理实践,增强对象的创新意识,培养对象的创新精神,提高对象的创新能力,为网络境遇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创新动力保证。

  3、坚持高效管理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管理者合理地利用人、财、物、时等管理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为此,要建立一支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队伍和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财力使用上统筹规划、精打细算、因地制宜、抓住机遇,把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管理的制高点上,反对投资的过度超前和相对滞后倾向;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挖掘网站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活力,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互联网+传播中提供有力保证。

  三、构建科学管理机制

  网络管理机制是网络管理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升华,是网络管理模式和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搞好网络管理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的住是硬道理,加强互联网建设管理作用,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这是构建互联网+管理机制的重要依托。

  1、建立牢固阵地机制。建立网络境遇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阵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网络阵地中,要旗帜鲜明地宜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开展丰富生动的理论教育活动,及时主动地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和价值观教育,通过网络讨论、讲演、辩论、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管理对象健康成才;引导管理对象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略行径,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扬光大;积极宜传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强党建、团建和社团建设工作。总之,要通过构建立体的、开放的、动态的理论教育大众化网络阵地长效机制,形成一个覆盖各个领域的互联网+的网络生活。

  2、优化主体配合机制。网络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的那么对。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任务艰巨,需要各方面管理主体的有机配合。要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学校的党、团、学等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使之分工合理,统筹协调、配合密切,产生整体管理效应。各级领导都要高度重视网络境遇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管理工作,经常上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管理对象的思想动态。高校党委既要领导各院、系、班党组织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又要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各群众组织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各级党组织在自身范围内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相关力量整合起来,为加强和改进理论教育大众化网络管理服务。各种管理主体之间要在发挥各自的管理优势的同时,搞好协调和配合,探寻矛盾解决的方案,保证管理活动持续顺利地开展。各种管理主体要开展互相监督活动,建立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机制,促进管理水平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3、强化参与互动机制。参与互动机制要求管理双方互相关心和理解,以互助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参加管理。这种机制既有利于满足管理对象抒发真实情感,而且也为他们自我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又与网络的参与性、互动性特征相契合,对于发挥管理双方的主体性,实现网络中理论教育管理的时代化、民族化、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机制要求管理者充分利用在线论坛、在线聊天、BBS、新闻组、邮件等虚拟技术,通过非面对面式交流,在思想、观点、认识的碰撞中引导、说服、同化管理对象,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体现大众化的开放性。在网络上开展理论教育不能局限于个别人和个别群体,而是要面向所有人和所有群体,做到全时空、全员宣传教育。二是体现大众化的平等性。网络消解了传统理论教育权威性,要求教育者和受众必须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民主的氛围中展开积极的对话和交流,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友好的协商和讨论,使理论教育双方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体现大众化的创新性。通过教育者和受众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就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受众思想中的困惑问题进行研讨,达到及时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