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理论 >> 正文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

发稿时间:2018-09-06 14:12:00 作者:高岩 来源: 中国青年网

  55年来,河北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通过不断的努力、艰苦奋斗,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芜之地演变成了生机怏然的绿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赞扬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大力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挖塞罕坝林场创业史、奋斗史中的感人事迹和优良作风,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使塞罕坝精神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一、不忘初心,忠于职责。

  在55年前,塞罕坝还是一片广袤无垠、浩瀚无边的沙海面对恶劣的环境,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挺身而出;这55年间,塞罕坝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一代接着一代干,最终把塞罕坝建设成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归根到底,是这群“可爱”的建设者们始终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牢记修复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责无旁贷。在塞罕坝林场创造的绿色奇迹背后,是一代代建设者们始终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初心、忠于职责,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转化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时刻谨记我们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对美丽中国的向往,“塞罕坝人”就是用三代人,55年,证明着。为了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为了让那个子孙后代享受到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需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需要怀着一颗无比强悍的内心、坚毅的品质;更需要牢记自身重大使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时间向所有人证明只要信念坚定、忠于职责、牢记使命,前方的困难和阻碍都能化解,最终实现“初心”。

  二、艰苦创业,攻坚克难。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学会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塞罕坝地处年均积雪7个月的高寒塞北,零下20℃以下的天气一年有120天,塞罕坝建设者长期面临着一日三餐啃窝头、喝雪水,喝冷冰冰的雪水,睡在阴冷的地窨中,还要顶风冒雪,垦荒植树。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其艰难的生活环境,塞罕坝三代员工不怨天不尤人,始终保持“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定力,以坚韧不拔的信念,以攻艰克险的执着,以永不言弃的担当,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从“沙漠”到“绿洲”的奇迹。塞罕坝林场不是一朝一夕就建成了,也不是通过一次努力就解决的,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没有矢志不渝的接续传承,就带不来翻天覆地的巨变。必须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必须要从小事做起,做实一件事,久久为功;必须要一年接着一年抓,一茬接着一茬干,朝着“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目标迈进。

  三、绿色发展,共享未来。

  历经55年,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不到12%,直至2016年时已提高到80%;同期,森林面积扩大了3.6倍,林木蓄积量扩大了29.6倍。塞罕坝林场带来了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每年可释放氧气54.5万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可供近200万人一年呼吸,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就达到了4000多万元。塞罕坝林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将荒山野地修复成“华北绿肺”,更在于通过不断的努力打造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享之路,深刻印证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例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们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把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同时要培育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正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防止只单纯的追求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错误观点,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早日实现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坚持“以天为则,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更加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努力把生态文明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最终实现多方共赢格局。(高岩 作者系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