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理论 >> 正文

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关键在党

发稿时间:2018-07-24 08:58:00 作者:李玉洁 来源: 天津日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承担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因此,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关键在党。

  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这个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就是不断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因为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历史性交汇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直指新时代改革开放难题,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一轮改革掷地有声。习近平总书记是决定和方案的直接推动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改革开放作为自身责任,将其推向深入的历史担当。

  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考验

  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复杂的执政环境,但是,复杂、严峻的环境更能考验和检验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随后,他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时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中极不平凡的5年。从世界历史来看,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但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力量对比虽然有利于保持国际局势总体稳定,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从中国发展来看,虽然我国国内形势总体很好,但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改革开放始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考验,必须破题。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

  搞好改革开放,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结论。1942年,关于“党领导一切”的规定,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出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对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归根到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同样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领导。2013年,他指出,“回过头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高度重视抓作风建设,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精神面貌和作风状况焕然一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这实际上指出了,过去我国取得改革开放成功是靠坚持党的领导。2017年,他说:“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和权威性,有利于全党全国在改革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有利于改革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有利于统筹协调、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这实际上是明确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依然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承担起领导并继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古语有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始终承担着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重责,始终要面临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现实考验,始终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为改革开放提供保障力量。(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