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在新时代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人类解放而奋斗是马克思一生的崇高目标。早在中学时代,马克思便立志为人类谋幸福。《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公开为贫苦群众辩护,提出人民主权高于君主主权,呼吁通过无产阶级实现全人类解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直接的物质生产出发考察整个社会结构,指出分工与私有制是造成无产阶级备受压迫的原因,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实现自身解放。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只有为统治阶级服务才能活着的现实状况,呼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通过革命推翻现存社会制度。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四个环节,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为探索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晚年,马克思写下了人类学笔记与历史学笔记,以更宏大的视野关注工人运动并思考人类解放问题,重点探讨了经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可以说,马克思一生都在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一生伴随着遭受驱逐、生活窘迫、子女夭折等重重磨难。但这一切并没有使马克思惧怕畏缩,他依然矢志不渝地朝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如同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件中所说:“这时唯一能使我挺身起来的,就是我意识到我们两个人从事着一个合伙的事业”,这个事业便是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事业。
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坚守人民立场的鲜明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揭示了劳动实践对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根本意义;确认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通过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内在机制,指明了人类解放的光明前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出发,揭露雇佣劳动制度将工人降低为商品、资本家在等价交换原则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事实;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追求资本增值的本质。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强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它造成的工业进步必然生产出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认定无产阶级必然能“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建立自己的统治,实现全人类解放。
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懈追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引下,登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舞台,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征程。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现了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了人民政权。历史证明,有效巩固新生政权、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等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反之,后来出现的一些工作失误和错误,恰恰是脱离人民群众、违背人民意志、甚至是损害人民利益的直接后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与人民群众的意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践行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温暖底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博大的人民情怀。在思想认识上,这一科学理论将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在实践路径上,这一科学理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成效上看,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检验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全国人民的砥砺奋进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之所以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就在于有力坚持和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实反映与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与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与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作者:郝永平,系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教授;杨玲,系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