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改革“精气神”
发稿时间:2016-09-29 10:02:00 作者:学习大军 来源: 学习大军公众号
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关乎形象气度,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是关系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改革之路,荆棘遍布、阻力重重、任务繁重,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攻坚克难之信念、锐意进取之勇气、百折不挠之斗志、真抓实干之执着……惟其艰难,更显珍贵。回望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深改组奋斗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改革的浪潮在中华大地时刻涌动,饱满激昂、焕然一新的改革“精气神”孕育而生、扑面而来。
“改”的志——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不破不立,不立不破,改革是国家发展的最大动力。习近平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过去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强有力地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而今天的中国,同样需要通过改革来获得发展的主动,破解发展的难题,找寻新的增长动力。在新起点上,深化改革既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更是志在必成。自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习近平运筹帷幄,顶层设计,引领着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前行。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个多月后,同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该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截至2016年9月24日,中央深改组已满满走过1000天。1000天,27次深改组会议,27回习近平作重要讲话、272次提及“改革”一词,162份审议文件……这一连串数字是改革进程的重要见证,也凸显了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与力度。“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磐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铿锵有力的话语,释放出强烈的改革意志与信号:改革的脚步只能也只会向前迈进!
“拼”的劲——改革的信心与日俱增。从2014“深改元年”、2015“深改关键年”到2016“深改施工高峰期”,从中央到地方,从经济、政治、文化到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改革全面发力、多点铺开、重点突破、纵深推进,开出了一剂剂破除顽瘴痼疾的良方猛药。诸如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央企薪酬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足球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等“硬骨头”均被开啃。就像中央深改组第27次会议上所评估的,近三年的改革“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也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些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落地、生效,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对改革的自信,也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提供十足的底气。改革的自信,是建立在苦干的基础上,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爱拼才会赢。纵然改革阻力重重,反对声、质疑声、唱衰论此起彼伏,但我们无所畏惧、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相反,一个又一个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一个又一个方案配套推出,各个重点领域的改革稳步提速,全面深化改革朝着既定轨道有序运行。亮眼的改革成绩,提振信心,催人奋进。改革大业需要大家一起埋头苦干,奋勇拼搏,攻坚克难。正如习近平在2014年新年致辞中说的:“改革是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已经创造了无数辉煌。我坚信,中国人民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勇”的气——改革的动力源源不竭。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既没有现成的改革经验,也没有成功的改革先例,需要改革者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新,凭借的就是那么一股勇气。倘若没有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勇气,改革事业便无从起步,更不用说打破思想的藩篱,触动利益的奶酪;倘若没有锐意创新、大胆尝试的勇气,诸多改革举措就无法用创新的办法得以破解;倘若没有勇于担责、敢于担当的勇气,我们的队伍便成一盘散沙,碌碌无为,改革便会裹足不前。当前深化改革到了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关键时刻,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激发更大的改革勇气。习近平早就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更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尤其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要前行,我们就必须风雨无阻,“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