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今日话题 >>  正文

《三体》获奖不是一个偶然

发稿时间:2015-08-27 17: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三体电影海报)

  一部于2006年开始连载的长篇小说,用十年的光阴等来了世界级专业奖项的认可。山西阳泉,走出了第二个可以刷爆互联网和媒体从业者朋友圈的60后中年男子。由于科幻文学受众一边倒的性别属性,你不难看出这些“心里有块柔软的角落被触动”的中青年男性快乐得十分真诚,比如他们会在知乎相关问题下回复到“下回和妹子安利三体的时候多了一条理由!”

  事实上,过去两年间,《三体》在中国已经超脱出它原本的垂直文学领域,被引申和解读出太多普世价值,在这块充满了吸引力、诱惑和希望的土壤上生根发芽——“看《亮剑》懂企业管理!看《士兵突击》懂企业文化!看《三体》懂企业战略!”

  这不是什么难于理解的问题,科幻小说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夏笳曾这样说过:“从某种角度上讲,中国的科幻小说从清朝第一次在中国出现开始,就承载着‘中国梦’的重量……这个梦就是要超越西方国家、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现代中国,同时又能保留这些旧元素”。这个意见十分中肯,与著名《三体》粉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先生的评价高度一致——“他(张艺谋)又土又前卫,又中国又世界,和大刘作品其实有精神契合……我越来越觉得,如果让张艺谋来拍三体,各方都会成为赢家。”

  《三体》第一部获奖之后,有关中国科幻、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许多问题,正在逐步清晰。如果说莫言获得诺奖打破了诺贝尔奖“具有强烈政治性”的论断,那么《三体》第一部的获奖则进一步说明,文学、至少是跟当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科幻文学,存在着某种超越民族、超越科技发展差异的审美普适性。 

  获奖背后,中国崛起的背景支撑不可忽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入,不但国家和企业层面上有能力支持优秀作品走向世界,富起来的中国科幻迷积极主动自发自愿地在全球各语种的杂志上发表宣传中国的文章、在各地充当中国科幻的形象大使,也是促成科幻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的原因之一。世界各地的科幻大会,每次都能在会场发现一批批中国科幻迷(多数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忙碌热情地奔走在各个会场。熟练的英文表达,纯真的求知面孔,热切的提问,以及在所有场合喋喋不休地宣传中国科幻宣传刘慈欣宣传《三体》,是否也能成为中国作家获奖的一个原因?我觉得这个背景因素不容忽视。 这是一种人气。一位日本研究者说,我们发现你们有个能写双语且在两个地方获奖的刘宇昆我们没有,这是日本科幻没有成功在世界上散布的原因。其实我觉得,也许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多勇敢热情大胆积极的年轻人,才是没在世界上火起来的原因。崛起的中国表现的是一种国民心态,一种积极走向世界的热望与行动。

  作为文学品类之一的科幻小说,《三体》为何拥趸云集而举足轻重?答案无非是两方面的考量:一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踏实走路与恣意想象,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虽然业界有言,“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最佳载体,就是科幻片。”然而,我们对《2001太空漫游》、《黑客帝国》、《星际穿越》等大片的艳羡,显然不仅是票房意义上的锱铢必较,更是涉及想象力与创新的层面的深沉思考。不过,没有好的科幻小说,哪来出彩的科幻影视呢?科幻不是科研,它在应用逻辑的桎梏之外,赋予了人类天马行空的灵感。

  二则,大多科幻小说的母体,离不开“宇宙”与“文明”。这就注定了优秀科幻小说,不仅是工业时代的“脑洞大开”,更是人类对自身命运与技术发展的哲学性批判。它不是“活在当下”,而是“活在未来”,活在“另一种可能”里。用《三体》里的那句话说,“你仍然很幸运,大多数人,到死都没向尘世之外瞥一眼。”很久之前,“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也说过类似的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在科幻的世界,人类如同河伯望见沧海、青蛙跳出枯井,既乐观憧憬未来,亦警醒科技之灾。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英文版《三体问题》全球销量超过3万册,其外文版版权引起10国30家出版机构的“争夺”。这固然不能说明中国科幻小说飞跃上新台阶,起码也摒弃了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总是囿于“民族与历史”的偏见。正如刘慈欣所言,“一个奖项能改变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偶然或巧合里,总有值得点赞的必然。《三体》不因获奖而飞升,但奖项的加冕,对中国科幻文学创作与市场,总是裨益多多的锦上之花、雪中之炭。

  (刘慈欣)

  但是凭借一部《三体》,就说“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世界高度”也是极度夸张。《三体》获奖,着实令国人倍感骄傲和自豪。有人就此认为,中国科幻文学迎来了春天,也有人为中国科幻文学达到了世界巅峰而津津乐道。

  然而狂欢背后依然不缺乏反思的声音。事实上,我们无法因为一个雨果奖而对中国科幻文学的现状做出乐观的判断。从整体来看,中国科幻文学距离走出低谷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必须冷静看待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一部《三体》无法支撑起一种文学样式,正如有评论所言:“凡讲科幻,有且只有 《三体》,这就是失败的。”中国科幻文学必须寻求整体提升的可能。

  不过,我们还记得,《星球大战》、《阿凡达》、《侏罗纪公园》等科幻大片风靡全球,夺得票房之最,不得不令人咋舌赞叹。中国科幻文学在这些科幻“大佬”式艺术面前,所拥有的话语权还是太少。正如刘慈欣在得奖之前所说,中国科幻现在根本不是走不走出去的问题,因为内部还没有成长起来。中国科幻电影更是我们电影品种的一个缺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尴尬”,23日在美国颁奖那天,没去领奖的刘慈欣在上海书展上一语中的:“中国科幻电影不缺钱,也不缺技术,缺的是科幻的情怀,换句话说是对科幻的认知。”

  毋庸置疑,刘慈欣得奖绝对是一件好事,不仅使国人对科幻是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且对科幻小说乃至科幻电影产生了一种情怀,其意义已超越了获奖本身。得奖并非偶然,但中国的科幻文学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过头来,我们不妨看看《三体》的创作者。2014年之前,刘慈欣一直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一名工程师。从2006年到2010年,他在电厂上班、下班接女儿、回家做饭,完成了150万字的《三体》三部曲。去探访的记者这样描写:“那里四面环山,下午4点天就黑了,距离最近的城市阳泉有40分钟车程。煤渣覆盖在周围的树木和房檐上,天空时常阴霾。”这种闭塞感与大刘笔下的浩瀚宇宙,简直天差地别。 

  聚焦之下他依然是凡人一个。他坦言,自己对获奖也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我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读者看,而不是为了某个奖项。”

  就像《三体》中他对宇宙那些抽象而宏大的想象一样,刘慈欣并没有因为自己获奖而对雨果奖或中国科幻的未来表现得激情澎湃。相反,他冷静得像个旁观者。

  “今年雨果奖的评选受到政治因素的很大干扰,两个美国右翼作家团体——‘悲伤的小狗’‘愤怒的小狗’,他们的行为对雨果奖造成了损害。”刘慈欣说。他说,这次奖项的评选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他觉得很遗憾,所以对获奖也保持平常心,“不会忘乎所以”。

  小狗风波本身说明铁板一块的西方科幻其实在变动的前夜。记得前年在日本参加科幻大会,一位有名的日本科幻作家就说,“小时候看西方科幻觉得那么伟大,现在觉得,好像那些作品也就是那样。”青年科幻作家七格也在微信评论中写说,西方这些年科幻水平下滑很大。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裔、越裔、韩裔、菲裔等亚洲作家开始闯入雨果奖星云奖候选作品的作家名单,所有这些都说明,西方科幻文学无论从作家构成到读者的阅读偏好,确实都在变动之中。但是,别人变动归变动,给不给你奖则跟他们自身的变动无关,只有用充分证据表明你的强大,才能在变动的世界中看准机会拔得头筹。

  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三体》仍主要是凭强劲的实力赢得的大奖,绝非被送上的王冠。《权力的游戏》作者大神马丁在颁奖之前就非常看好《三体》。

  《三体》能被北美读者接受,与大刘的风格有很大关系:美国科幻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处于各种风格的混杂期,很多作者追求文学感、文化意识,像刘慈欣这样以古典主义风格构造宏大的太空史诗的作品已不多见。大刘的科幻小说以立足科技前沿的科幻构思为最大特色,其科幻概念密集、超前、气势宏大,容易跨越文化和语言,形成冲击力。其故事情节画面感很强,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及广阔的想象空间。更不用提来自美国文化之外所能带来的新鲜感了。

  对于中国科幻文学来说,《三体》获雨果奖是一次激励,但更重要的是把握主流阅读群体正在转变的契机,借助更大的传播力量来推动自身的成长。

 

  

  (观点来源:新京报、南方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辽宁日报、搜狐、中国青年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知乎、虎嗅网、南京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