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今日话题 >>  正文

男孩饿死救助站,自担责任是嘲讽

发稿时间:2015-06-11 17: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干尸男孩”家属收到的赔偿清单 

  

  今年3月31日,男童被急救车送到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为营养不良、贫血、急性胃炎、低蛋白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后经抢救无效死亡。4月下旬男童父亲到殡仪馆认尸时,看到的是一具皮包骨头的“干尸”。

  据媒体报道,关于男童死亡追责及赔偿一事,当地政府认定“干尸男童”自担70%责任,是因为儿童自身患恶病质而死亡。然而仅仅据此就该做出这样的责任划分吗?

  首先,这一认定违背了法律常识。孩子系未成年人,非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成为担责主体。孩子的死亡确实是因病引起的。但是,孩子并非天生患有致命恶疾,他从健康的90斤体重的孩子变成“干尸”,在事件责任界定上,不能简单归责于疾病本身,而是要挖掘导致孩子身患恶疾并死亡的种种原因。

  法医鉴定结果显示,孩子患重度营养不良(恶病质)伴褥疮形成,合并多部位结核病变,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亡。这难道是孩子的错吗?据家属反映,孩子走失前身体健康,且无家族遗传病史。在救助站期间患疾病而亡,难道救助站与此毫无干系?事实上,正如一位网友的质疑:不说别的,一个儿童,到了救助站,竟然饿死了?要救助站有何用?

  

  从男童被送进救护站的那一刻起,他在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已从父母、警方转移至救助站,此后发生任何有悖常理的事情,比如孩子挨饿、挨打、非正常死亡等,救助站及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承担不利后果。日前信阳官方公布“干尸男童”一案的调查处理情况,通报显示,警方、救助站、医院等相关工作人员18人受到行政处分;其中特别提到信阳市救助站,在接收、托养、治疗等多个环节均存在失职行为。 

  这就很清楚了——救助站应为男童死亡负主要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孩,被活活饿死在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救助站里,这本身就够恶劣了,现在有关方面居然还搞起“白马非马”式的诡辩,妄图推卸和减轻自身的民事赔偿责任,更是令人心寒齿冷。这不是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而是缺少最起码的公共伦理。

  

男孩走失前照片

  

  另外,责任划分只指明了三方责任人,但相较之前的调查结果这份责任划分还遗漏了部分责任主体。本月初,信阳市公布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论,18名公务人员因救助失职受处分,受处分者涉及多部门、多环节。除了救助站失职,通报还认定,两地派出所因未及时采集录入信息、未通报警情存在失职行为;医院在男童入院后检查不全面,治疗效果不好,在其第二次入院时,没有进行必要的病因检查和有效治疗,存在工作失职。实际上,每一个处分就意味着一份经官方权威认证的失职,有失职就有法律上的过错,就该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然而,日前由河南信阳市政府有关工作组给出的这份责任划分,不免让人心寒。“干尸男孩”自身承担70%的责任,它的冷血和残酷在于:第一,它似乎默认了一个事实——老弱病残去救助站,等死的风险太大,因为对于身患恶疾的公民,救助站是不负“主要责任”的。那么,救助站既然不能救助弱势者,它的价值与意义何在?第二,就在不久前,地方政府给出了“处理意见”,警方、民政、医院相关部门18人被追责。既然如此众多的公职部门存在“失职行为”,那么,生命需要多么彪悍,才能闯过死神之关?

  从走失到干尸,几乎在每道关口,都盘旋着“失职”的秃鹰。最终,孩子惨烈而死,却被判自身及家属承担85%的责任,这份责任清单,着实把公权责任撇得清清爽爽。更奇葩的是赔偿金计算方式:根据这份清单,死亡赔偿金20年共487829元,丧葬费是19402元,交通住宿费1万元,男孩父母双方的误工费42410元。这个总数看起来还算正常,但乘以15%的责任比例,就剩下区区几万块钱。问题是,不管救助管理责任是“一成”还是“零点一成”,因为这种责任而造成的误工等损失,也可以如此“分摊”吗?

  一连串的失责,只须担责15%。这样的自查自纠,在死亡赔偿上,耗尽了生命的尊严。一个孩子死了,最严肃的处理,也只是点到“撤职”而已。更要命的是,背后氤氲的诸多疑问,依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孩子有没有挨饿、救助运转程序有没有明显BUG、“救助不力”的细节究竟多么不堪……这些问题,仍是猜想。唯一有案可稽的,是去年12月,信阳市救助站将一名17岁患病走失男子何正果送入信阳市精神病院,男子以无名氏的身份“猝死”于精神病院。信阳市民政局以“工作人员没有恪守准则”为由,予以救助站站长李明停职处理。救命的地方,屡屡诡异惊悚,与今日“15%”的责任,当真是相映成趣。

  

  相对于善后赔偿,及时查找问题、堵塞漏洞更加重要。仔细分析此前官方发布的事件通报可以发现,一连串的“没有”是关键词:“首先发现男童的派出所没有进行采血和信息比对,救助站在接收时没有及时发布寻亲公告,公安部门失踪人员信息没有互联互通,医院没有进行必要的病因检查和有效治疗……”而“没有”背后,其实是救助责任心的缺失。

  提到基层民政救助工作,人们常听到的往往是经费短缺、人手不足等,然而从上述施救细节来看,这类笼统模糊、大而化之的理由显然并不适用。在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制度流程基本齐备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和单位救助工作仍然漏洞百出、集体“掉链子”,凸显的恰恰是作风漂浮和责任心淡漠。

  民政救助是一个相互协调的系统工程。当事儿童走失后,相关部门步步失当、环环失守,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事实上,回顾近年来一些地方救助领域发生的悲惨个案,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责任心缺失的影子。这也使得原本就欠账颇多的基层民政救助体系更显脆弱乏力。

(观点来源:人民网、新华社、新京报、中国青年网、四川在线、新文化报)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