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第18期
温岭杀医案:医生之痛 病患之痛 医药机制之痛
温岭杀医案事件回顾

行凶男子名叫连恩青,是温岭市人,33岁,曾为该院耳鼻咽喉科医生蔡某的患者,与受害的3名医生并无交集连恩青曾于2012年3月20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主刀医生为蔡某,手术成功。但连恩青在术后时常感到鼻子通气不畅,2012年12月28日以后,连恩青多次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投诉。医院组织医生为连恩青先后两次进行会诊,但未找出原因。连恩青又前往台州市中心医院、浙医一院就诊,两次诊断结果都表明手术良好,不需再做手术。

连恩青自己也承认,多家医院的复诊结论都说手术没问题,但他坚持认为,是多家医院串通一气在骗他。一气之下连恩青竟窜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用匕首将3名门诊医生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某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昨日15时,该医院遇害医生王云杰的遗体在医院解剖后,院方未征得死者遗属同意,试图擅自将王云杰遗体送往殡仪馆火化,遭死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阻拦。  【详细】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何在

失去信任

几乎每起医生被伤害案,都可归结为医患之间失去信任,温岭这起事件亦是如此。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说过,“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言简意深,患者信任医生,才会把性命托付于你;医生有责任,才真心背患者过河。现如今,这种信任已变得稀缺,而要破解医患冲突,必须从重建信任开始。

害群之马

那么,在社会普遍的信任危机中,医患如何建立互信?其实,医生信任患者相对来说并不难,难的是患者信任医生。患者为何不信任医生?一方面,确实有无良医生见利忘义,背弃医德,影响了患者对医生的整体评价另一方面,患者不掌握专业医学知识,对医生有种本能的提防心理,特别是出现纠纷后,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医生捣鬼。可见,要实现医患互信,首先医生要恪守医德,同时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清除害群之马。

调节机制

医患出现纠纷时,应建立可靠的化解机制。有事故就有纠纷,有纠纷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处理。医疗纠纷全世界都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据报道,仅2006年,日本270所国立医院共发生医疗事故1300起,但他们通过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化解了矛盾。而在美国,几乎每家医院都有一个伦理委员会,其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注册护士以及社区代表、律师等,这就使得专业性、公正性、法治性都得到了保证。我国也有处理医患纠纷的第三方机制,但公信力尚需提高。

医药机制

还需关注的是,一些医生医德堪忧,与不合理的机制不无关系。我曾采访过协和医科大校长助理袁钟,袁钟说,在协和挂一个专家号才14块钱,而协和的停车费每小时都要15块钱。医生应该靠什么赚钱?靠知识与技术。但是,我们并没有给医生的知识和技术买单,只愿意给药物、器械、材料买单,说白了医生不受尊重。无独有偶,《人民日报》也曾刊文,全世界的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受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详细】

唯有彻底医改才能解决医患关系的异化

从根本上说,唯有彻底医改才能解决医患关系的异化。就当前而言,改变“以药养医”的畸形体制,让医生凭技术吃饭,让患者尊重医生的劳动,显得十分必要。眼下,在医疗卫生领域,护理、诊疗服务的收费与成本并不成比例,甚至出现价格倒挂,逼得大部分医生不得不开大药方、大检查。如此一来,一方面,医生自己的技术和服务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生也难以信任,总以为医生是在过度治疗。

因而,提高医生的诊费,让医生以技术和服务养活自己,并对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负责,而不是靠开药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既能降低虚高的药费,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又能赢得患者的尊重,重拾医患之间的信任,当是个良方。放眼世界,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只有中国医生仍然在靠卖药生存,其信任度难免降低。改变医患关系,重塑医生职业的神圣性,迫在眉睫。  【详细】

“医不过二代”投射代际传承断裂

调查显示“近八成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尽管这一数据还仅仅停留在“意向调查”上面,它凸显的代际传承断裂,理应引起社会重视。不愿让子女接自己的班,直观原因无疑是职业荣誉感弱。就拿医生行业来说,医患冲突频频见诸网上报端,整体口碑下滑,就让不少医生觉得,医生是个“高危行业”,也难有尊严可寻,而工作的高压状态,也让许多医生不堪其累。   详细】

结语:医患关系曾是社会关系中最亲密也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曾几何时,即便是背着一个小药箱、行走在中国穷困农村里的赤脚医生,也让人肃然起敬。可是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医患关系却变得如此脆弱、可怕。我们不由得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让医患关系变得如此紧张?又该拿什么来拯救脆弱的医患关系?(策划:张晓航)
//pinglun.youth.cn/gtx/18/
第十八期
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