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第16期
英语——从被捧上神龛到打落凡尘都需要理性
给英语降温 高考指挥棒或许真能四两拨千斤

2013年还剩两个多月见底,虽然,江苏、上海、山东等许多省市都已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讯息,但最终,是北京率先揭开了高考英语考试新方案的谜底显然,减少英语、增加语文分值的调整,真正的用意,是对近年来整个社会重英语、轻母语倾向的纠正,对国内英语教育教学课多时长、学习收效差、应用不足问题的努力回应。此外,它也是一个正在因为经济实力增长而逐渐回复自信,重新打量自己的文化源流,重新评判自己和世界之间关系时的必然选择。

 

  曾经,中国的年轻人只能跟着电台练成“土鳖英语”,高考中完全无英语科目,后来才从10分、30分发展到100分、150分。而今,我们每年有数十万的留学大军,在托福、雅思考试中保持着令人不可思议的高分比例,对于一个注重教育投入、渴望与世界接轨的民族与社会而言,纵然高考分值降低,也不必担心英语会被学校和家长们轻忽。而对本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历史的淡漠、隔膜与能力退步,却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要引导母语学习,高考这根指挥棒,正该是发挥作用之处。轻轻一挥,说不定真能四两拨千斤,调动起教育的千军万马来。 【详细】

高考改革都拿英语开刀也不对

  除了北京,很多地方都将高考改革的目标对准了英语,“英语”一时成为了众矢之的。取消听力,降低英语所占分值,弱化英语在高考中的影响,这似乎是一种理性,也符合公众“英语难学”、“学英语没用”的心理期待。但在笔者看来,高考改革的问题绝非拿英语开刀这么简单。砍低了英语的同时增加了语文的分数,能保证孩子们学英语的时间就花在学国语上了吗,这个实在有待考察

 

  英语不是高考难考的替罪羊,高考改革的最大问题不是考什么,而是怎么考? 不改变考试规则和考试方法,仅仅调整学科之间的分数比例,或许一夜之间英语热降温,满大街语文辅导班又风靡起来,而这种机械低能的学习纵然能提高语文的分数,却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语文一样会被分数、被高考弄成变异。 【详细】

高考英语改革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本来是好事,有助于英语回归交流工具的本质,也有助于强化同学们对母语的学习。但此次改革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上马的是不是有点儿仓促了?具体的政策实施是不是有点儿着急了?对英语教师和学生教学上的影响是否考虑在内?

 

  与我们这些年过分拔高一样,英语教学也不应该过分拉低。英语教学自有其独特的重要性,虽然这些年千人踩万人骂,但从各种意义上来讲,它还是有其积极影响的。比如促进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促进了对外开放等等。我们不能动辄把一个事物捧上神龛,在稍微想明白之后又迅速把其打落凡尘,这都是不理性的思维方式。

 

  高考体制改革是顺民意、暖民心之举,但好事一定要让它一有个好的结果。不能因为政策设计时的小瑕疵和操作层面的失误而将其原有的积极影响蒙上阴影。任何具体的政策在不受监督的制度环境里都会产生出乎政策设计者之外的效果。高考英语改革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详细】

结语:英语不是高考难考的替罪羊,高考改革的最大问题不是考什么,而是怎么考?高考体制改革是顺民意、暖民心之举,但好事一定要让它一有个好的结果。(策划:张晓航)
//pinglun.youth.cn/gtx/16/
第十六期
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