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国际 >>  正文

中国“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发展正道

发稿时间:2021-01-08 17:17:0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牛慧颖 中国青年网

  中国网评论员 牛慧颖

  2021年4月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这一消息引起了各国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前往中国天眼进行实地探访时还表示: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令人侧目!

  中国天眼,大国重器。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截至2020年11月,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40余篇。而随着2020年12月初,美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坍塌,世界上只剩中国FAST一只“天眼”,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此前,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

  “天眼”总工程师王启明表示,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天眼”,因为天文研究不分国界。虽然这个望远镜是中国科学家攻坚克难,从预研开始算起共花费26年时间才建成的,但中国却不会固步自封、秘而不宣,而是将FAST向世界开放,让全人类共同探索宇宙奥秘,这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胸襟和大国风范。

  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也积极加强与多方的联系,同其他各国合作推进病毒检测、疫病防治、疫苗研发等,积极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学者也愈发成为国际科研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中国产”论文数量,占比从1.5%上升到11%,这证明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此外,中国还积极向世界分享北斗卫星发展成果,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举办的高交会、智博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无一不显示出中国在科技领域与外界深化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的诚意和决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是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去年年底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备受各方关注,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中国政府愿意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不过遗憾的是,美国自2011年开始,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同行开展任何合作交流项目,能不能合作,还要看美国政府的政策。

  科学无国界,合作无远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所言,“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中国会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

  过去有林则徐和魏源“开眼看世界”,当今有“中国天眼”助世界看宇宙。未来,“中国天眼”将作为“世界巨眼”,FAST将以Faster的加速度,做出重大科学发现,为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外太空奥秘作出中国贡献。

原标题:中国“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发展正道
责任编辑:陈子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