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链长制”是强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有效提升了产业链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了产业链韧性,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在经济发展领域引入“链长制”,有利于聚焦重点产业,统筹调度要素资源,高位推动纾难解困,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对于防范化解产业链重大风险、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具备推行“链长制”的经济基础和优势。当前,我们要牢牢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机遇,以“链长制”在制度改革、战略引导、保障能力建设等领域精准发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第一,以“两手”结合为基本点,精准破除要素市场壁垒。 一是理清“链长制”行政边界,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链长”以及不同职能部门所承担的权力和责任。二是健全“链长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调控机制。三是增加“追责清单”,实行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四是充分发挥“链长制”对资源和要素的组织协调作用。通过管理和制度改革,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消除各种阻碍产业链创新、多链融合的政策壁垒,为“链主”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营造公正透明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以顶层设计为出发点,精准引导产业链升级。 一是掌握产业链发展现状。以产业链调研为基础,以产业技术图谱为蓝本,明确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经济(以下简称“三类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所包括的各个关键环节,完善链上重点企业及上下游核心关联企业清单以及技术、人才等信息,形成产业链发展资料汇编。二是明确重点任务。通过产业链发展实际状况,精细梳理出目前各产业链的存量状况、优势以及缺失环节和问题所在,明确三类产业需要重点引进、投资建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资源以及需要重点延伸和完善的产品链。三是指明发展方向。根据重点任务进行重点攻关和畅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提出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具体方向、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协调重点项目推进以及扶持核心企业发展,形成各产业链发展的招商指南、创新指南以及空间布局指南,强化产业链韧性。
第三,以对外开放合作为助力点,精准对接国际国内市场。 “链长制”在畅通国内产业链的同时,更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产业链发展新优势。立足顺畅国内循环,通过引育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高层级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和共性技术支撑平台,打造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和产业技术发展指导专员。不断巩固、增强、创新、提升产业链,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同时,切实发挥我国内需潜力巨大、市场规模超大的优势,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由关键点引领链,由关键链带动域面,由域面交织成网络系统,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招商引资,补足产业链上的短板,推动产业链中的点、线、面、网的不断升级,形成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以及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最终推动产业链的区域互动与全球对接。
第四,以“链长”自身建设为突破点,精准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产业链专业知识学习,准确把握产业技术“前沿点”。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科研项目,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为“未来产业”建链补链。二是提高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思维,有效攻克产业链“难点”。了解掌握本区域产业链“底图”“蓝图”“架构图”“路线图”以及国家产业链“总图”,以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布局国外“卡脖子”的产业和技术,并实现产业区域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提升产业链治理能力,彻底打通产业链“堵点”。采取“一链一策”的方式建立问题快速解决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跨省、跨境产业链协同问题,全力疏通堵点、连接断点,有效解决产业链循环中的“第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问题。四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夯实产业链“人才基点”。实施“人才强链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引进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用好人才,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融合发展。
第五,以“数字化”再造工程为支撑点,精准防控产业链发展风险。 应积极发展产业链新模式,培育产业链新业态,推动各方加强信息共享,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产业链“云上”体系。“链长”通过“云上”产业链,加强产业链信息监测,全面、及时、准确掌握产业链中产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供给和匹配状况,准确鉴别影响供求的关键因素,识别、估测、评价、处理及全程监控风险,全面梳理产业链卡点断点堵点,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异动提早洞察、提前介入,对产业链重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预警,保障产业链稳定和安全。“云上”产业链依托核心企业构建上下游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更有利于“链长制”聚焦产业链健康长效发展的内功,促进技术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等多链融合,促进链中上下游企业、大中小微企业的融通发展,打造良性的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有效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 张贵